close
四年讀經計劃-詩篇導讀-人心與上帝的對話
- 人心與上帝的對話
- 你喜愛詩嗎,在你印象中的詩有哪些呢?往往我們會發現,詩體是最容易背頌和記憶的形式,詩體形式在全世界的文學作品中,都具有獨特的地位。
- 聖經的詩原是可以吟唱的,表達一個人的感情,而陳述對象是上帝,因此稱為「人與上帝的對話」,和約伯記中有相通性。我們是否有這種類似的經驗。加爾文的觀點:「我習慣稱詩篇是靈魂的解剖學,誰能不從這面鏡子看到自己的影子?不管是悲傷,痛苦….都能從詩篇找到迴響—聖靈都要給我們顯出來。」
- 詩歌和知慧文學特性:
- 講究個人內心、生活與上帝的關係。
- 它講究思想平行,使詩的意義明白易懂,雖經翻譯成各種文字,仍不失其原意和美感。
- 詩篇屬於希伯來聖經第三部份,聖卷的開頭。
- 詩篇的卷名與數目
- 英文「The Psalms」,是從希臘文「Psalmos」而來,意指「用弦樂伴奏的詩」。
- 希伯來文的舊約聖經,詩篇卷名是「Tehilim」,意思是讚美。它和「Haleluyah」是同一個字根。
- 前者篇名是指詩篇的形式,而後者所代表的是詩篇的主題和內容。
- 希伯來文的詩篇是一百五十篇,和基督教相同。但天主教有一百五十一篇。
- 詩篇的結構與分類
- 組成和結構
- 特篇是經過長久時間形成的,依現有的形式,分為五卷,每卷以頌榮作為結束。查頌榮的詩篇翻閱!
- 卷一詩篇以大衛詩為主,卷二、三有亞薩和可拉後裔的詩,卷四卷五則有大衛的詩、上行之詩。
- 卷一、四、五稱呼上帝主要是以「雅威」(YAWH)作稱呼,中文翻為「耶和華」。卷二則是以「伊羅興」(Elohim),中文翻為「上帝」或「神」。卷三的前半部是用「伊羅興」,後半部用「雅威」。可能是編者的編排方式或是來源。
- 猶太解經家「米示大」和里支,把詩篇的五卷和五經做不同的類比。把以色列民眾對上帝的心聲,正如五經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啟示一樣的並排。以論人、救贖、聖殿、曠野生涯、論上帝的信實。但巴斯德認為只能做參考!
- 詩篇有許多不同分類型式
- 依主是或是內容
- 禱告的詩:詩篇25篇、42篇。
- 悔罪的詩:32、51篇。
- 讚美的詩:146、150篇。
- 上行詩:121、133篇。
- 歷史詩:78,105篇。
- 彌賽亞詩:110篇。
- 字母詩:25篇。
- 智慧詩和咒詛詩等
- 分功能
- 袞克爾認為有讚美、登基、團體哀歌、王室、個人哀歌、個人感恩的詩等。
- 判斷詩的原始情境是不容易,但有助於我們對詩篇的瞭解。
- 依主是或是內容
- 組成和結構
- 補充:細拉是指音樂或是樂器的使用註解,可能像是mf,f,ff等的用法。但詳細的結果不知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